01
千億元轉基因市場藍海加速開啟
作為一種成熟的生物育種技術,轉基因的商業化正穩步有序推進。
有證券公司預測,我國在使用轉基因種子后,預計5年內可完成90%的滲透率,屆時僅玉米種子的市場規模就在600億元以上,利潤空間超過100億元,同時可見的未來,轉基因技術將陸續在小麥、水稻中放開,長線整體市場規模超2000億元/年。性狀公司有望實現滲透率的快速提升、先發優勢的種子公司也有望在 2023/24銷售季正式搶占市場。
在種植戶使用轉基因種子后的超額收益中,將有部分利潤會由性狀公司、種子公司、渠道商獲取。按照國際慣例,轉基因性狀公司的收入來源于農民使用轉基因種子后的超額收益,從中收取一部分作為技術使用費,具體比例取決于轉基因種子的市場競爭情況。
根據2022年11月20日發布的《轉基因龍頭邁上新征程--大北農首次覆蓋報告》中的測算,轉基因種子使用后,性狀公司、種子公司、渠道商在轉基因玉米方面可以分別增收8.5、8.5、4.3元/畝。以20/21年度我國玉米種植面積6.5億畝為基礎,當滲透率達到90%時,轉基因玉米增量市場空間預計125億元,其中性狀公司和種子公司分別可獲益50億元,渠道商可獲益25億元。
02
安全證書成″敲門磚″
去年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重視糧食安全,新年政策有望延續。有證券公司分析指出,會議在保障糧食方面提出″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強調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把種業振興行動切實抓出成效″″要緊盯世界農業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國農業科技水平″。
在糧食安全重要性愈發突出的大背景下,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綱領下,千億斤糧食產能的提升離不開現代種業的支撐。面對千億元級的大蛋糕,具備″育繁推″一體化和豐富種質資源優勢的龍頭種企有望充分受益。
1月13日,農業農村部發布《2022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批準清單(二)》,包括2個轉基因玉米項目和1個轉基因大豆項目。截至目前,農業農村部轉基因權威關注審批信息清單中,共有26個轉基因玉米項目和5個轉基因大豆項目獲得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
這些象征著生物育種水平和技術儲備的安全證書,都分布在哪些企業?
農財君統計發現,截至目前大北農共有4個玉米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1個大豆安全證書;隆平高科及其參股企業杭州瑞豐生物有4個玉米安全證書、1個大豆安全證書;中國種子集團有3個玉米安全證書。此外,中國林木種子集團、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華中農大均獲批安全證書。
截至目前,已獲批的轉基因玉米、大豆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具體清單
可以預計,在品種審定等生物育種產業化相關政策有序推進后,這些已在生物育種領域深耕多年,投入了大量研發資源和精力,從而逐步建立起技術優勢和儲備的企業,將最具競爭力。
大北農:視種業為戰略首要地位,國內首家同時擁有轉基因玉米、大豆安全證書。轉基因大豆產品獲阿根廷種植許可
大北農視種業業務為戰略首要地位,通過自身、外延與合作等方式積極推動種業業務發展,在種業業務方面全方位布局,目前在雜交育種和生物育種方面均表現良好,2022年公司在種業業務上取得了較大利潤增長。
2022年國內轉基因玉米、大豆品種審定標準出臺,轉基因商業化提上日程,大北農作為國內同時擁有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安全證書的上市公司,去年11月,大北農生物技術研發的轉基因抗蟲大豆產品獲得了阿根廷種植許可。多年來積累了大量研發經驗和成果。憑借戰略層面高度重視及生物育種優勢,種業業務有望取得更大突破。
有分析指出,戰略高度重視疊加生物育種優勢,大北農種業業務大有可為。同時,生豬產能提升疊加各地政策利好消息頻發,飼料行業同期回暖,2022年豬飼料需求回升成為拉動企業業績回轉的主要動力之一。公司緊握行業上行機遇,將飼料科技產業作為企業核心產業,開展農業科技創新研發,預計未來在高端料市場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整體來看,公司受益于農業政策環境以及公司研發能力,在轉基因商業化臨近的背景下,具有較強盈利能力。
隆平高科:布局杭州瑞豐、隆平生物,同時擁有轉基因玉米、大豆安全證書,轉基因玉米試制種已完成
隆平高科及其參股子公司同樣已獲得4個轉基因玉米、1個轉基因大豆安全證書。目前正持續推進轉基因業務發展,轉基因玉米品種開發和試制種已經完成,有望在轉基因品種審定正式落地后搶先占據市場份額,迎來業績兌現期。
在轉基因育種研發端,公司也積極布局,不斷推進杭州瑞豐、隆平生物等轉基因玉米研發平臺協同推進性狀開發,目前已經形成了穩定的轉基因玉米研發、基因編輯水稻和各作物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等多種生物育種研發布局,技術和品種儲備行業領先,有望進一步強化公司在轉基因領域的先發優勢。
有證券公司指出,公司玉米種子方面,受農民種植積極性提高、上游制種成本上升傳導等因素影響,公司提價順暢,同比實現量利齊升。在大宗農產品(行情000061,診股)價格普遍上移的背景下,農民種植積極性有望持續提高,有望帶動公司種子銷售實現量價齊升。此外,公司在傳統玉米和水稻種子方面品種儲備豐富,競爭力強勁,疊加營銷措施的逐步加強,有望實現市占率持續提升。我們看好公司傳統玉米、水稻種子業務競爭優勢逐步強化,市占率穩步提升,轉基因業務布局有望迎來業績兌現期,為公司打開進一步增長空間。
先正達:旗下子公司已獲3個安全證書,在國際上已有成功商業化的經驗
除了大北農和隆平高科,正在謀求科創板上市的全球農業科技巨頭--先正達也不容忽視。先正達擬募資650億元,創下了A股最近十年以來最高的上市募資記錄。
先正達旗下的中國種子集團已獲得的3個轉基因玉米安全證書,均為抗蟲耐除草劑或耐除草劑性狀。
在轉基因生物育種領域,先正達已經深耕多年,擁有豐富的性狀儲備和在全球市占率名列前茅的種子業務,也具有生物育種公司與制種企業雙重屬性。同時,先正達在國際上已有成功商業化的經驗,從基因的發現到商業化整個流程已經非常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荃銀高科是先正達集團中國種業板塊的重要成員,先正達上市后,荃銀高科有望借力先正達的渠道資源優勢和轉基因技術優勢,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03
研發儲備、資本并購雙管齊下
從最新的產業調研信息來看,國內種子行業已在統計2023年的制種需求名單,各家種企也準備好了轉基因種子專用的產品包裝,待品種審定正式落地,就可以開始生產和銷售,轉基因糧種將正式進入商業化。
大多數未獲得安全證書的種企,或與優勢企業單位開展研發合作,或斥資收購生物技術企業,以各種方式加快生物育種布局。
豐樂種業:已完成多個正在經營的玉米品種的轉化工作,旗下公司正開展轉基因育種
豐樂種業是國內首家上市的種業企業。此前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對豐樂種業提問:請問貴公司轉基因種子有哪些?種子在市場競爭力有哪些優勢?
豐樂種業表示,已聯合多家高等院校、企業開展玉米轉基因品種研發,做好玉米轉基因品種的儲備工作,目前已完成鐵391、奧美95、同玉609和陜科6號等多個正在經營的主要玉米品種的轉化工作,正等待審定。公司持續完善玉米、水稻種業布局,不斷優化產品結構,選育、合作優質品種,發揮多主體運作的協同效應,以優勢品種開拓市場。
2022年3月14日晚間豐樂種業公告,公司當天與四川天豫興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其股東簽訂《轉讓協議》,計劃以3600萬元拿下天豫興禾控制權。豐樂種業董事長楊林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稱:″此舉將讓豐樂種業獲得最先進的生物育種技術及其相關產品,占領種業核心技術制高點,成為生物育種排頭兵!迥壳,豐樂種業收購的天豫興禾正在開展轉基因育種研究。
登海種業:轉基因落地預期抬高產業門檻,加速行業集聚,提高種子價格,為公司盈利帶來新機遇
登海種業高度重視產品創新和研發投入,依據國家政策和市場需求進行產品更新和改良,實現了5代玉米雜交種的進步性替代,多次創下全國及世界夏玉米高產記錄。公司研發投入力度居行業前列,玉米品種經市場檢驗經久不衰,廣受市場認可和推廣。
有證券公司指出,玉米種子需求向好,預期轉基因將提高種子價格和行業集中度受國際形勢和國內玉米市場供需影響,下游玉米銷售市場維持高景氣度,糧價高企支撐玉米種子需求。同時雜交玉米種子庫存消費比走低,庫存量仍處低位,雜交玉米種子銷售業績可期。
生物育種商業化工作有序推進,2022年轉基因玉米品種審定標準制定意味著轉基因商業化邁出關鍵一步。商業化落地預期將抬高產業門檻,加速行業集聚,同時提高種子價格,為公司盈利增長帶來新的機遇。此外,公司種子市場認可度較高,當前公司種子庫存充足,預計能夠滿足更多市場需求,帶來業務銷量的再次突破。近年制種成本增加造成主流種子漲價,疊加預期轉基因玉米商業化后帶來的種子端溢價,預期未來公司業績將進一步提升。
萬向德農:與浙江大學、大北農等合作選育轉基因品種,加快建設海南生物育種基地
萬向德農的玉米種子營收占比超過96%,目前正在積極布局轉基因玉米品種研發。公司與浙江大學、大北農等機構和公司合作選育轉基因玉米品種,海南生物育種基地建設也在加快建設。
荃銀高科:持續優化種業布局,將從轉基因商業化種受益
作為先正達集團中國的重要一員,荃銀高科是″育繁推一體化″的高科技種業企業,2020年收購新疆祥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上半年完成金豐源公司收購,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完善產品矩陣,擁有水稻、玉米、小麥等多樣產品,未來種業維持高景氣,公司業績有望進一步提升。
有證券公司指出,2021年7月,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了《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強調糧食安全的重要性,為落實相關要求,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修改了國家級玉米、稻品種審定標準,針對玉米與稻皆在基本條件中增加一致性和真實性要求,對檢測差異位點數目進行調整。
轉基因種子相關工作順利推進,若能實現商業化將迎來廣闊市場空間,產生的增量將由種子、農民、土地三方進行瓜分,公司作為優質″育繁推一體化″的高科技種業企業將從中受益。根據我國國審評定數據,荃銀品種米質表現優異(主力在1-2級,一般在3級),而其他指標也領先行業,符合未來居民消費習慣升級趨勢,市占率有望提升至20%,進一步拉動公司水稻業務銷售收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