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新華社記者李學仁攝
習近平總書記5日下午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必須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始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大力增強質量意識,視質量為生命,以高質量為追求;必須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深入轉變發展方式,以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質量變革,加快形成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要堅持“四個面向”,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著力強化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支持頂尖科學家領銜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努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要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促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健康成長,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培育創新文化,健全科技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為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盡展才華創造良好環境。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干部職工學習總書記講話后,深有感觸,紛紛表示:我國已成為世界石化化工大國,但長期以來處于“跟隨”發展的位置,許多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高端產品都依賴于進口。只有通過制度創新、模式創新、科技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才能更好地突破行業發展的資源約束、體制機制約束、技術約束、環境約束。石化化工行業要以創新作為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產業科技水平的持續創新及管理效率的不斷提升。
石化化工行業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產學研用一體化推動在共性技術、關鍵材料、智能制造、“卡脖子”技術和產品、節能安全環保等方面的技術攻關,特別是在化工新材料領域要整合行業優勢資源,組建一批創新平臺、戰略聯盟、示范基地,實現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能力持續增強。攻克一批行業核心技術和重大技術裝備,提高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能力;對標國際先進水平,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產品,強化應用研究和定制化服務,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和產品升級換代要求。